10多年前,两家巨头公司都看好电子地图领域的发展,一家是诺基亚,另一家是谷歌。
为了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,诺基亚公司提前布局,斥资81亿美元收购了当时最好的地图公司——NAVTEQ。他们耗费巨大财力在街道两边埋了大量传感器,以获取街道信息。
而谷歌公司的做法是以11亿美元买下了一家毫不起眼的地图界小公司Waze,然后利用其用户手机上的GPS传感器来获取交通信息。
诺基亚公司和谷歌公司的出发点大致相同,但付出的代价却很悬殊。由于手机用户数量的暴增,在短短两年内,Waze的交通数据量就赶上了NAVTEQ,四年之后更是达到了对方的10倍以上,但边际成本却几乎为零。就这样,谷歌公司轻而易举地收集了全世界的地图信息,推出了数据精准的谷歌地图。
在诺基亚公司和谷歌公司相互较量的背后,其实就是两种思维方式的PK。诺基亚公司的思维是做加法:先买下一项实际的“资产”,以此寻求企业步步为营的发展;而谷歌公司的思维是做乘法:借助用户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,跳过GPS的升级需求,以此实现跳跃式发展。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发现,这两种思维方式,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。那如何打造指数级增长呢?必须抓住三个关键。
第一个是找到指数级增长的关键节点。
一个创业者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,再怎么废寝忘食,一天也只有24小时。如果找不到关键节点,就算整个公司看起来忙忙碌碌,团队的发展也依然十分缓慢。
举例,樊登读书会在创业初期,总是收到很多用户的差评,反馈APP的用户体验差。但是樊登发现,关键节点是二维码系统。有了它,樊登读书才能发展越来越多的会员,企业的现金流才会有保障。
所以在开会的时候,樊登永远只关心一件事情:二维码系统做出来了吗?能不能分享?能不能收到钱……正是这套二维码系统,帮助樊登获得了关键的现金流,进入了飞速发展期。
第二个是找到撬动“杠杆资源”的关键机制。
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。如果你可以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机制,就可以让闲置资源的拥有者和你一起干。举例,麦当劳的关键机制是特需经营制度;西贝的关键机制是师带徒制度。这样的机制,解决了人才和资金的问题,帮助企业实现指数型增长。
第三个是尽量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。
边际成本,就是每服务一个新用户所需要支付的成本。这是决定企业能否打造指数级增长的重要因素。降低边际成本最简单的方法,是只运营信息。
举例,传统培训,场地人数有上线,老师的时间成本却很高。所以边际成本总是下不来。但是在互联网上讲课,无论是讲个10个人听,还是讲给10万人听,生产花费的时间、人力和物理是一样的。
说到这里,我来总结一下,要想打造指数级增长,必须抓住三个关键:1、找到指数级增长的关键节点;2、找到撬动“杠杆资源”的关键机制;3、尽量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。
好了,今天说的是“如何打造指数级增长”。今天,我先和你讲了诺基亚公司和谷歌公司的在电子地图领域的较量,然后分享了故事背后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,线性思维和幂次法则。最后总结归纳出打造指数级增长的三个关键:关键节点、关键机制和边际成本。
企业发展,如同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对企业来说,“指数型增长”就是这样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事情,持续地关注增长、实现增长才是保持前行的发展之道。
喜欢《每日商道》,请分享给身边爱读书的管理者。感谢有你。